一周观市|关注下跌中的“微妙变化”

2018-02-12

市场表现回顾
上周,受累外盘影响,A股上周全线下跌,堪称“黑色一星期”,上证综指创下两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各指数均被抹去今年以来的正收益。全周,上证综指跌9.60%,深证成指跌8.46%,创业板指跌6.46%;同期,上证50跌10.78%,沪深300跌10.08%,中证500跌7.49%。

行业方面,29个中信一级行业惨遭“团灭”,除纺织服装、电力及公用事业、电子元器件、通信外,其余行业跌幅均超6%,其中家电、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建材、石油石化、非银行金融、煤炭、房地产跌幅更是超过10%。二级行业,同样未能幸免,仅照明设备及其他、其他钢铁、仪器仪表、商用车、半导体、品牌服饰、通信设备制造跌幅在5%以内。

主题方面,全军覆没,其中次新股、粤港澳自贸区、房屋租赁、粤港澳大湾区、可燃冰、航母、页岩气和煤层气、小程序、卫星导航领跌。

风格方面,在连续下跌中,市场风格似乎发生了微妙变化,从跌幅来看:小盘<中盘<大盘,不排除是“分化”到了一定程度后,投资者重新开始根据性价比投票。中信五类风格指数显示:前期一直在市场震荡中作为稳定器的金融成为了下跌的助推器,成长风格在本轮的下跌中显得格外抢眼,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而稳定、消费、周期均大幅下滑。


短期市场判断
我们判断,美股近期出现剧烈调整的主因是市场持续低波动上涨后,估值升至历史高位,受货币政策收紧和持续加息预期的影响,市场波动加剧,而美国市场当前的交易机制(存在大量机器自动交易等)加剧了市场向下波动。通过陆股通的机制,A股-港股-美股形成了由交易主导的实际连接,也实现了美股市场的调整向A股传导。

近期对A股市场造成冲击的两个外部因素是美股震荡和金融去杠杆,在不到10个交易日内,这两个因素几乎同步对A股市场造成了冲击。市场连续下跌之后,我们注意到上证50和创业板指数的表现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微妙变化,不排除是“分化”到了一定程度后,投资者重新开始根据性价比投票。毕竟在似乎无尽的黑暗和恐惧当中,唯一能信任的支撑和力量就是“价值”。外力冲击之下,来自市场内部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企业自身增长的确定性,和一定利率水平下跟其他资产的比较优势(性价比)是关键所在。

我们认为国内海外因素共振造成了上周A股大幅回调。3200点是大盘的中枢,当前中国经济整体向好,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一定释放的背景下,短期内市场企稳的概率较大,慢牛逻辑没有破坏。白马股由于持仓过于集中,需要等部分获利盘走干净,才能迎来新的机会。后续投资方向上应该选择未来有业绩的龙头成长股,其中业绩稳定性高,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甚至低估、受解禁、质押以及投资者交易结构影响小的公司可优先考虑。


宏观经济表现
国家统计局:1月CPI同比1.5%,预期1.5%,前值1.8%。中国1月PPI同比4.3%,预期4.3%,前值4.9%。据测算,在1月份1.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

国家海关总署:1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1%,外需复苏依然支撑我国出口,同时,外贸企业由于2月春节放假也将部分出口提前安排到1月;进口同比增长36.9%,去年1月底恰逢春节,实际工作日数远低于今年,错位效应是进口高增的主因,而1月人民币升值也有助于进口。1月贸易顺差规模大降至203.4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1月外汇储备31615亿美元,预期31700亿美元,前值31399亿美元。中国1月外汇储备环比增加215亿美元,连续第12个月上升。美元指数持续弱势是1月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回升的重要原因。2018年1月美元指数下跌3.25%,欧元、日元、英镑等非美储备货币上涨,料为外储带来较大的正向估值因素;此外,人民币兑美元当月上涨3.5%,也带来了资本流入和结汇,其中部分可能进入央行的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