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市|中美贸易二轮谈判终达共识,国际油价高位状态恐难持续

2018-05-21

市场表现回顾
上周,市场整体继续呈现反弹,但成交量处于阶段性低点,这侧面反映出市场悲观情绪尚未出清。全周,上证综指涨0.95%,深证成指涨0.36%,创业板指涨0.11%;同期,上证50涨0.58%,沪深300涨0.78%,中证500涨0.06%。


行业方面,受各自领域内“涨价利好”的带动,采掘、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化工表现强势,涨幅均超2%;电气设备、计算机、钢铁、国防军工表现较弱,跌幅居前。二级行业方面,油田服务、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食品、其他饮料、牧业、电信运营、中药生产、酒店及餐饮、农用化工、煤炭开采洗选、品牌服饰、化学原料、合成纤维及树脂表现最强。


主题方面,可燃冰、页岩气和煤层气、油气改革、次新股、新疆区域振兴、LNG、天津自贸区、民营医院表现强势,涨幅均超2%;蓝宝石、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去IOE、区块链、黄金珠宝、西藏振兴、智能IC卡、智慧城市、生物识别、智能电视、物联网、高送转概念、稀土永磁表现较弱,跌幅居前。


风格方面,大、中、小盘指数均下跌,其中小盘指数涨幅最大;消费风格指数涨幅最大,其次是周期、稳定,金融、成长均小幅回调。从总体来看,国内基本面和资金面对中美贸易的恐慌情绪逐渐缓解、风险偏好修复,短期内A股的预期有望修复,市场或震荡筑底。


上周,全部A股估值(TTM)由前周17.82倍上升至17.93倍,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全部A股估值(TTM)由前周26.10倍上升至26.27倍。中小板估值(TTM)由前周30.50倍上升至30.71倍,创业板估值(TTM)由前周44.38倍上升至44.47倍。沪深300估值(TTM)由前周13.09倍上升至13.20倍,中证500估值(TTM)由前周25.68倍上升至25.73倍。


短期市场分析
周末官媒传出最新消息,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终达成共识,双方决定“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可以说中美贸易摩擦所可能发生的最坏演变路径已被堵死,谈判结果的落地有利于提升市场短期风险偏好。但也需注意到,目前双方在制造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谈判,还没有达成具体的实际成果。此外,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方面,联合声明中也仅仅是提到了中方的诚意(将会采取包括修改相关法律条文在内的措施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未涉及美方的具体回应。因此,中美贸易战虽已“大雨转小雨”,但“持久战”的路径难改,后续演绎仍需持续跟踪。


对于近期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已近80美元/桶高位),我们认为:因受库存水平持续低位及地缘政治等事件驱动,油价短期强势表现难逆转,但油价高位的状态恐缺乏持续性。目前影响原油供给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美国页岩油的边际产量,二是OPEC减产。原油价格在经历了从沙特掌握定价权到美国掌握定价权这两个阶段之后,目前步入了第三个阶段,即沙特用减产的方式与页岩油增产进行博弈,以牺牲部分市场份额为代价来争取对原油价格的边际影响力。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当美国页岩油的边际产量见顶,沙特作为产量增/减弹性最大的OPEC成员国,能够重新开始扮演“摇摆者”的角色(2011-2013年的情形),通过灵活控制产量来维持和影响油价。如果这个情形实现,未来油价可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维持在偏高位置。不过由于中国是沙特市场份额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周末中美贸易谈判“向好结果”落地,中美贸易关系有望好转,中国大概率会增加从美国的原油进口,这恐将大幅抬升沙特的减产成本(即丧失更多市场份额)。一旦这种可能性坐实,OPEC恐提前结束减产协定,从而使得油价高位的状态难以为继。


投资策略上,总体上,我们维持“一个震荡格局”的判断,配置上会淡化风格、更加均衡。操作上,优先把握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大机遇,坚持自下而上选择具有高成长、高确定性的龙头企业,挖掘个股alpha,医药生物、科技创新、高端装备、消费升级、大金融、低估值周期股等领域都是不错选择。


宏观经济表现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18年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高于预期值6.44%,增速相比上期值增加1.0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值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制造业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8%。从投资来看,受制于财政、货币政策,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7.0%,低于预期值7.44%,增速相比上期值减少了0.5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值1.9个百分点。从消费来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低于预期值9.8%,增速相比上期值0.7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值1.3个百分点。总体来说,4月份工业的超预期回升,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活动稳中有进,而投资与消费的双双回落反映了需求端较为疲软,央行持续紧缩的可能性有所降低,政策有望进一步走向宽松。


央行发布的4月信贷数据显示,从信贷结构上看,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占比继续扩大。2018年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信贷共计6.0393万亿元,平均每月1.5万亿元,同比2017年前4月5.32万亿元多增7200亿元左右。具体到每月,2018年1月为2.9万亿元,2月为8393亿元,3月为1.12万亿元,4月为1.18万亿元。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信贷中,新增人民币房贷(住户贷款)2.2784万亿元,占比37.72%,也就是说,住房贷款占到约四成。单就4月来看,新增人民币房贷(住户贷款)5284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的44.77%,说明住房贷款占了四分之一。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543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的30.02%,1月值为20.3%。